“触手可及手机畅览新视界”这一主题的提出,源于移动智能终端在AI技术与显示体验领域的深度融合。2025年4月11日,联发科(MediaTek)在天玑开发者大会(MDDC 2025)上发布的天玑9400+旗舰5G智能体AI移动芯片,正是这一理念的技术载体。该芯片通过AI技术革新、跨平台生态协同及显示技术突破,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交互边界与视觉体验。

一、AI技术驱动“”体验

触手可及手机畅览新视界

天玑9400+基于第七代APU(AI Processing Unit)架构,支持混合精度运算与动态任务调度,其AI算力较上一代提升50%。这为智能体AI(Agent AI)的端侧部署提供了硬件基础。例如,通过与阿里云通义千问、微软等合作,用户可通过手机实现实时多模态交互(如语音、图像、文本的同步处理),无需依赖云端算力即可完成复杂任务(如文档生成、视频剪辑)。联发科推出的天玑AI开发套件2.0进一步降低了开发门槛,开发者可借助Neuron Studio工具实现模型自动化调优,将大语言模型(LLM)推理速度提升30%。

二、显示技术突破“视界”边界

触手可及手机畅览新视界

天玑9400+集成的MiraVision 890显示引擎,支持10亿色显示、144Hz动态刷新率及光线追踪仿生技术。以《暗区突围》游戏为例,该芯片通过骨骼模型优化与光线反射模拟,实现了接近PC级的画面细节(如皮肤纹理、动态阴影),同时功耗降低18%。联发科与《无限暖暖》合作开发的天玑倍帧技术,可在60帧满帧运行时保持低功耗,打破了手游画质与续航的固有矛盾。

三、生态协同构建“触手可及”场景

联发科联合荣耀、OPPO、vivo等厂商启动的“天玑智能体化体验领航计划”,聚焦三大核心场景:

1. 跨设备协同:手机与智能家居、车载系统的无缝互联,例如通过语音指令同步控制家庭IoT设备。

2. 实时内容创作:基于端侧AI的图文生成工具(如抖音的智能剪辑功能),可在一分钟内生成4K视频。

3. 沉浸式交互:AR/VR应用通过芯片级低延迟渲染(<10ms),实现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自然融合。

四、技术参数对比(天玑9400+ vs 骁龙8 Gen4)

| 特性 | 天玑9400+ | 骁龙8 Gen4 |

| 制程工艺 | 台积电3nm N3E | 三星3nm GAA |

| CPU架构 | Cortex-X5 + 4×A720 + 3×A520 | 1×Oryon Prime + 5×Oryon |

| GPU性能 | Immortalis-G720 MC12(+25%) | Adreno 750(+18%) |

| AI算力(TOPS) | 60 | 50 |

| 光线追踪支持 | 硬件级加速 | 软件模拟优化 |

| 能效比(性能/瓦特)| 1.8× | 1.5× |

数据来源:MDDC 2025公开资料及行业测试

五、用户场景实例

以“旅游规划”为例,搭载天玑9400+的手机可通过多模态AI助手完成以下操作:

1. 语音输入:“规划北京三日文化之旅”;

2. 实时生成:AI调用本地模型生成行程表,并叠加AR导航路线;

3. 内容创作:拍摄景点后自动生成Vlog,通过端侧模型添加字幕与特效;

4. 跨屏交互:将内容投屏至车载系统或家庭电视,全程无需切换应用。

这一技术路径不仅提升了效率,更通过本地化隐私保护(数据不出设备)与离线可用性,真正让“”体验触达每位用户。